值此疫情,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学校、学院在假期都做了大量工作,测试推荐了很多种不同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规划系刘剑锋老师也积极学习、测试和准备。
按照学院组织的学习和推荐,经过先后测试,他在教学中主要使用“Zoom”和“会议桌”两个平台,在硬件层面上也有三个比较有用的支撑,一个是耳麦,一个是双显示器,一个是学校、学院给一线教师配发的Wacom Intuos数码板,此外再辅以工作台灯、便笺纸笔,基本构成了一套在线教学平台。当然,网课特别费嗓子,刘老师还需要配上水杯和口腔喷雾剂。
Zoom和腾讯会议的视听效果比较相近,但综合功能Zoom更好一些:一是Zoom可以固定会议号,这对教师和同学上课比较方便;二是Zoom在国外的覆盖较好,而腾讯服务器在国外一些地区覆盖有限,因此对于一些国家的留学生而言无法使用腾讯必须用Zoom(例如课程中有一位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就只能连上Zoom);三是Zoom截屏考勤比腾讯方便,可定制的设置项也比较多。
会议桌是一个比较新的、正在开发测试中的平台,疫情期间免费,据悉投资方是小米和快手背后的投资方,该平台的功能和效果目前在国际上是最领先的。在会议桌中,每个人都可以各自贴自己的文档、图片进来,文档可以随意翻页,可以写批注、绘图,可以各自缩放、平移桌面,可以看到别人的鼠标轨迹,可以跟随演讲人的视图,而且这些材料会一直留在平台上,可以随时回顾。
刘剑锋老师通过上述软硬件工具的结合,就可以有效组织各种课程。例如,他在讲授课中,在主显示器上用4/5的屏幕宽度播放ppt或视频,剩下1/5的宽度可以用于写板书,在副显示器上显示Zoom参会者、聊天栏、微信群、名单考勤表,以便随时关注和沟通信息。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城乡规划原理(一)》的第一堂课时无法顺畅播放视频教学材料,视频时断时续,音频不仅断断续续而且刺耳,同学们纷纷提出反馈,刘老师在课前课后也做了各种试验,找不到更好的办法。第一次课师生都耐心坚持上完,课后刘老师赶紧上报教务申请调课,后经学院领导提议改到网络不那么堵的晚上再试一次,因此师生们商量又在周五晚10-11节(18:30-20:05)进行了一次试验,这次除少许视频卡顿外,整体比前次好很多。在这次试验中,又进一步测试发现,为了保障视频顺畅,需要在播视频时选择流畅度优先,这样会降低清晰度,因此当放ppt和写板书时需要再取消流畅度优先的选项,虽然来回切换比较麻烦,但经过试验这是能保障上课效果的最佳方式。
刘老师在设计课教学、研究生研讨中发现,会议桌则成为最主要的平台,各组同学都可以把图纸贴好,轮流演讲,此时Zoom则主要作为语音沟通平台,以及需要做计算机操作演示时的共享屏幕工具。
经过2周的在线授课,刘剑锋老师还在继续深化挖掘教学手段,为保障教学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