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八点,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17级设计课“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二”正式在线开课。这是一门跨越重洋,飞跃万水千山的一门在线课程。
三年级下学期是同学们积累作品、思考深造方向、进行实习及考研准备的关键时期。设计课正是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由于受疫情航班限制的影响,主课的两位老师不能回国。齐莹老师滞留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陈雳老师滞留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同样受疫情不能返校的历建专业171班学生也散居祖国各地。
早在二月初,学院组织前期在线教学筹备工作会,确定通过互联网课堂组织教学工作,并进行了多次线上探讨。齐莹、陈雳两位老师克服身在异乡的不便,积极进行网上教学的各种准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障如期开展在线课堂教学工作。
开课之时,班级的2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与两位老师在同一屏幕上大家集聚在了一起。开题课由齐莹老师主持,开讲时正处在欧洲的后半夜,整个教学过程三个多小时。教师准备充分,网络流畅,图像和声音清晰,同学们配合度很高,线下也在积极发文反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次讲课老师们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前提供了word文件讲解基础信息,课上依托ppt课件重点展开,课后提供完整课件加深学生认识。针对网速限制大家不能全视频,授课过程中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反馈信息量不够等问题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互动,灵活调整节奏。
在后续的设计研究中师生们还面临着挑战: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强调研究,偏重历史文献资料收集,但是这些文献往往电子化程度不高,查找引用比较困难,授课老师一方面事先整理好文件供同学们使用,另一方面同学们也积极展开各种线下配合,通过翻拍等各种途径共享资料。力求克服现状种种不便,让历建宝贵的三年级下有更多收获。
听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闫妍(古建171)
新学期的第一节设计课,如约开题。受困于疫情,我们很遗憾的无法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视频会议的软件,老师采用大量的案例和历史资料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新学期的任务内容,并条理清晰地梳理了课程框架。感谢老师辛苦熬夜为我们准备课题。两位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先后两次确认了签到情况,并在课程中不断确定我们是否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可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王子嫣(古建171)
本次课堂从网络质量来说,基本没有卡顿,网络通畅,从课堂来说出勤率提高,更加能集中精神,老师备课也很认真,上课体验很好,虽然没有面对面讨论的氛围,但大家还是解决了课堂之中的疑惑点问题点。总体来说课堂感受很好……没有想象之中那么花里胡哨,和面授课整体感觉差别不大。希望下次可以看到老师家里的猫。
杨帆(古建171)
今天是第一次利用网络平台上设计课,觉得也是一件挺不可思议的事儿。老师备课特别认真,尤其是二位老师都在国外,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来给我们上课。软件也没有严重的卡顿;虽然我们不见面,但是获取的内容却一点都不会打折扣。设计课和其他课相比其实是更需要师生之间互动的科目,我们不能在第一时间给老师回应也是一件挺尴尬的事情。个人感觉对于设计课,课下的难度要大于课上,毕竟一些现有的资料、参考书籍都在学校目前无法取回,希望可以早日回到学校,到现场调研,毕竟这应该是完成课题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