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我院风景园林系教师团队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系交流学习

我院风景园林系教师团队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系交流学习

  

  2017年11月20日,我学院风景园林系全体教师及学院党政办公室负责科研及外事,研究生工作的教师在风景园林常务副系主任魏菲宇老师带领下,走访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进行考查交流。

  11月20日上午,全体教师重点参观了同济大学我学院的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室、专业教室及学院共享实验平台。

  11月20日下午,同济大学我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颂教授、景观学系系主任韩峰教授、李瑞东副教授向到访教师介绍了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计划调整、特色及国际化办学情况;并对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与团队建设、聘任与考核机制,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内容并进行了解答。我校风景园林系教师就各年级的课程教学内容、进度及质量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本次考察学习不仅使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开阔了视野,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及教改的思路及方法,同时也进一步向专业同行展示了本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微信图片_20171121184549.jpg

  

  微信图片_20171121184600.jpg

 

  微信图片_20171121184557.jpg

  

  微信图片_20171121184603.jpg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及学科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色

  1、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已有63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建筑规划类院校最早创办风景园林类学科和专业教育院系之一。在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专家冯纪忠教授、陈从周教授等前辈学者的倡导下,学科始建于1952年,于1960年率先在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中开设了园林绿化本科专门化,于1979年正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风景园林本科专业;1996年,将原城市规划系的风景园林教研室纳入了该系,成为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三位一体,以工学为优势与特色的交叉型教学、科研实体。

  2、办学特色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始终走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前列,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招收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育机构。目前已形成系列特色:1)坚持三位一体的学科理念。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层面,坚持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建筑学三大学科的三位一体;自1993年独立成系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本系发展定位,创立了资源与历史、规划与设计、工程与技术三位一体学科体系;在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城市园林绿地、区域景观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等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人才济济、积淀深厚、领先突出、自成一体。2)引领创新的专业教育。本学科最早推行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三位一体的专业教育思想,1960年设园林绿化本科专门化、79年创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2006年创办“景观学”本科专业。3)开展前沿性的科研与实践。师资来自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地理、历史、生态等工、理、农、文多学科专业领域,学术思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崇尚科研,注重实践,各研究方向均位于学科前沿、成果丰硕。4)坚持国际化教学模式。景观系推进中外联合设计教学模式,实行中外教师、学生互动,科目、学分互认的国际化合作方式。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沿革及特色优势

  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始于建筑系(我学院前身)创建之初。学校老一辈教师张孝纪教授、何重义教授、曹汛教授等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展了颐和园、圆明园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研究,开创了以张家界风景区规划、楠溪江古村落环境保护规划、北京世界公园规划设计等研究为代表的风景园林规划领域,出版了一系列在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们在教学、理论研究及规划设计实践等方面为学校奠定了风景园林学科深厚的学科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风景园林学科针对当前人居环境的问题,融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的相关领域、结合我校水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测绘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学科优势,已将学科研究领域由单一的造园艺术拓展为多领域相互支撑的独立学科,其研究对象从园林空间艺术向人居环境领域拓展,在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与环境修复、文化景观与乡村规划设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风景园林学科特色,在北京和全国的城市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aidu
sogou